Minolta XG-1 (n) 重返 開箱

常想,為何底片機還能在這世代留存,最後會走向機械錶的後塵,變成非主流中的寶石而永不淘汰反而繼續閃著光芒嗎?
機械式的產品,為何還能留存那麼久,反觀數位相機呢?
      Minolta,隨著時代潮流早已消失的品牌,影子現在只留在SONY的某些鏡頭上了(1)。隨著時代演進,Minolta和Konica於2003年合併成KONICA MINOLTA,合作並繼續生產各項光學和影印等用品。相機部門於2005年中下旬和SONY合作,最終仍於2006被SONY收購,其相機等產品也就完完全全的消失於這世代了。

       這次開箱主角是Minolta XG-1(n)(2),這台為當時相當流行的平民相機,約莫27年前老媽為了拍家中第一位小孩-我老姊(我暴露了我姊的年齡...)所買,而我看到這台相機時,已經是10年前了,那時家中早就沒有人在使用底片機,取而代之的是共用的一台數位相機:Nikon Coolpix 3500。而前年(2011)買Nikon D7000時入手了防潮箱,也就趕快把這台相機和其他SkyLight(3)及濾鏡等通通擺進去避免發霉,直到最近突然想玩底片機,這台才重見天日。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不得不承認老媽保養得很好,所有元件等都是乾乾淨淨且順暢無比,過片桿、快門簾和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常的,裝上電池(4)後,還是可以正常測光並且按下快門,享受機械相機才有鏗鏘有力的快門聲。


        倒是令我有點出乎意料的是,這台居然使用「光圈先決」的自動模式,這反而讓我少了些玩機械底片機的一些興致。放入底片後,將右邊轉扭拉起轉到底片ISO值,拍攝時只要先調整鏡頭上的光圈值,相機就會自動幫你決定快門,並且顯示於觀景窗內的右邊(可惜拍不了圖...),也算是個滿酷的設計。


         而喜愛用變焦鏡的老媽配備的是當年的標準款35mm-70mm,或許進階點吧,因為光圈是恆定的f/3.5~f/22,而且有MACRO的功能(當年很多鏡頭都有MACRO,現在則是要買特殊鏡頭才有,光學設計不一樣,應該不太算是商業化的問題)。這顆鏡頭變焦起來阻尼是很舒服順暢的鬆緊度,光圈葉片是七片式的,很順沒有出油等問題。


       而最近逛了一下萬惡的Yahoo拍賣想買幾顆Nikon手動鏡來用,也希望能順便幫這台相機找到一顆28mm的廣角鏡,這樣日後要曝星軌就可以用底片機曝了(但找不到能給這台用的快門線),也不用一直燃燒感光元件。裝進Fujicolor SUPERIA 200 便宜的底片來試用這台機子, 看看拍出來的效果如何了。



(1)SONY目前兩款著名鍍膜,其中ZA為ZEISS,而G就是Minolta的高品質鍍膜代號,G代表的是Golden。
(2)XG-1總共出了3代 XG-1(n)為1982年發表的,其樣式和把手等都和前幾代不同,這篇文章中的是XG-1(n),第三代。
(3)SKYLIGHT為調整光線顏色所用,有加上SKYLIGHT的顏色會較為偏暖,另外SKYLIGHT也可當作保護鏡。其中,1A為單層膜;1B為多層膜。關於SKYLIGHT討論可參考攝影家手扎
(4)XG-1 可使用兩顆LR44 1.5V 來當作動力,不需要尋找特殊規格的電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14-01-07 新增照片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